0%

玩家心理学:我们所在意的与我们所不在意的

FUN FACT

本篇文章是 Hexo 升级至 4.0.0 之后所写的第一篇文章。

0. 引子

刚才在新闻听到了很好笑的一个新闻:

是说小学生/初中生在学校附近的小店花钱买一些卡包来抽卡,类似以前的游戏王吧,一包价钱大概在是 50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我一下就忍不住了。

这是个病态的社会——

老年人面对量子骗局和区块链茶话会毫无抵抗力;

中年人面对炒币毫无抵抗力;

青年人面对手游十连抽毫无抵抗力。

而这些人竟还有勇气去指责小学生抽卡。

这就是这篇文章要谈的,玩家所在意的东西。

要去解释玩家的行为,就先要分析上文所述三种典型人群的心态,先从老年人开始。

1. 量子骗局与区块链茶话会

这两样东西一样,都是近年新兴起的。个中真实性我就不多说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不要管过程,这个能治病/赚钱」。

但他们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这个花钱换来的东西能不能治病或赚钱,他们在意的是面子。

试想一个老年人 A ,对这两样东西非常「了解」,也就是说他几乎能把推销员的话倒背。另外还有一个老年人 B ,对这东西不甚了解。而这个时候,老年人 A 所在意的,就是能不能在 B 面前争到面子。这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都在意的东西。钱没掉了没所谓,因为还有退休金养老金这个那个的,但面子丢了,是找不回来的。

因此,尽管他们花大价钱买的量子保温杯,在保温性能上远不如卖场里20块的;尽管他们在区块链里投了不知道多少钱,但即使赔了,他们也会用「投资经验」来安慰自己,然后继续重复这个错误。

回到游戏,这便是那些喜欢花钱解决问题,但又经常被骗的人。游戏里很多工作室,但不是所有工作室的服务都是 RMT ,有些只是纯粹骗钱。这些玩家只是在意能不能快速地把钱转换成游戏里能够与他人炫耀的资产。

并且这个转换过程的重点在于:易于理解。

2. 炒币的

这些人始终在亏钱和赚钱的边缘来回游荡,要说有没有赚呢,那确实是有,但多少就是个问题了。

但这类人的最大问题就是跟着别人去做。加很多群,今天这个群说这个币明天就涨死,明天那个群又说这个币要跌死了快卖。最终只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又没赚到多少。偶尔大赚一笔也是跟着踩了狗屎运一下子进账一大笔,但这一大笔很快又变成了下一次亏本的本金。

欠缺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很可怕的。

游戏里这种人就是那些无脑跟着别人去做的人——

大佬说这个装备必须要有,那我也跟着去打;

大佬说必须要点这个天赋,再难我也要学;

大佬说这样做可以赚一笔,但大家都跟着做;

大佬说这个角色过本有用,课金立即走起;

大佬说……

说你🐴。

这类大佬有时会是一些更高级的商人——称之为大地精,在操纵游戏内的市场。但这里先不提到这些不是在玩游戏的人。

这类玩家很神奇地只在意过程,也就是完全跟着别人去做的过程,而不在意结果。

他们在意的点比起游戏本身,倒不如说是教程/攻略写得够不够详细。

不过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国内的游戏运营都喜欢弄一个「官方论坛」,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类官方论坛通常起不了多大作用,反倒是第三方个人或媒体做的论坛比较能产出精品帖子。这或许与运营的问题有关,在游戏反外挂的方面也能体现。

3. 十连抽

十连抽谁不爱呢?

这种利用了人类最喜欢的投机心理,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种古老游戏,在我小学的时候,门口会有一些老头在摆摊,大概就是一种弹球游戏,2 块一次,几乎要么是保底要么是赚回 2 块,赚到 20 的机会是很少的。至于这种东西的秘密我想应该所有人都知道。

其实十连抽也是这样的原理。

需要注意的是,十连抽的本质并不是便宜的 5% 的 10 次单抽,而是花 9 倍单抽的价钱去拼那个机率里的保底。

举个例子:

事实上一个角色强不是因为他的稀有度,或是星星多不多,而是在于他的技能之类的东西。现在多数游戏都做成 1 星狗粮都能升级到 6 星来收藏立绘,但这就只是个养成的部分。

商店里,假定友情点能抽到 1、2、3 星,单抽可能抽到 3、4、5、6 星。单抽出奇迹这种事……相信很少有人会去做,更多的是运营送单抽券的时候才会去点,更多的时候是高级狗粮,也就是 3 星。10 连的话则是必定保底 1 个 5 星。

这种时候就纯粹只是花大价钱去拼那个 5 或 6 星,在10连抽中,出来的 3、4 星都只是附赠品。

这类……不缺钱的玩家要怎么去说呢,事实上我觉得能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喜欢收藏的人,另一种人像本文提到的第一类人。


4. 所以呢?

从三类人的心态都不难看出,只要是为了自己在意的东西,玩家可以做很多事。无论是连续 100 天登录、还是什么要课金的点,只要不超出玩家预期,就都可以设计出来。

最重要的大前提是:会否有玩家在意这些「点」。

5. OFFENSIVE WORD

合适的「点」设计能显著提高玩家粘着度。

不过很可惜的是直至目前,我能看到的「策划」行为都是把「做游戏」和「玩游戏」分开。

这类人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做游戏和玩游戏是不同的」,或许从根本上这些人就搞错了「玩游戏」以及「玩家」的定义,也可能是为了体现优越感。

昨天在微博见到一个所谓的游戏开发日志,这个作者说做游戏前看这书看那书。

有句原话,是:「 我不认为我玩了二十年游戏做游戏就很厉害,玩游戏和做游戏是俩码事,就像你听了那么多年歌也不能写出好的音乐,顶多只是鉴赏能力比一般人好点。

首先这个事实和这个例子就是两码事。

在我看来玩了 20 年游戏只能做出把 Super Mario World 和 IWBTG 的特色合在一起的抄袭作,没点思考能力,用他自己的那句话来形容他的确没错。

我猜这类人做厨师的话,香蕉炒榴梿他都做得出来。